本行注意到近日有不法之徒伪冒银行员工发出虚假短讯/电子邮件,以「钓鱼」方式引导客户前往第三方网站,骗取客户之个人资料、密码、保安验证码、信用卡号码等敏感资讯。本行特此提醒客户,切勿随意点击任何由手机短讯、电子邮件、二维码、互联网搜寻器或社交网络平台所提供之银行服务超连结。在收到任何声称代表银行发出的手机短讯、电子邮件或来电时,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并细心注意以下地方:
- 手机短讯或电邮之目的:诈骗讯息通常会透过社会时事或特殊情境去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以下为一些常见例子:
- 接种疫苗:骗徒宣称可帮忙订购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有关疫苗接种之预约已被拒绝
- 收取政府现金发放/电子消费券:骗徒声称可帮忙登记收取款项,并要求提交有关个人资料
- 参加问卷调查
- 参加抽奖
- 换领礼品
- 确认邮件/包裹收发
- 了解高息投资产品
- 审批交易指示(针对企业客户)
- 解锁网上银行
请注意本行不会透过手机短讯、电邮或预录电话,直接要求客户提供其敏感资料,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账户编号、提款卡/信用卡号码、网上银行使用者身份及密码、一次性密码等。此外,当收到任何转账要求时,切记要再三核实收款人的身份、银行号码及该要求的真确性。客户可联络 反诈骗协调中心 (ADCC) 的「防骗易18222」反诈骗咨询热线 ,以协助应对怀疑骗案。
- 内容及附件:请细心检查讯息之内容或标题是否带有不正确的文法、拼字或其他错误资讯。如果讯息带有附件,请勿随意打开。
- 电邮地址或网页域名格式: 收到电邮时,应首先检查发送者之电邮地址的网域(@shacombank.com.hk)。欺诈网址亦会尝试伪冒银行名称,常见方法为加上英文字母、数字或符号。故此,请检查网址的域名(如: shacombank.com.hk)以及是否为「https」起首,以确保浏览的连接安全性。如有怀疑,切勿点击有关连结及提供任何个人资料、财务资料或保安验证码。
- 来电的电话号码:请注意本行不会以任何由「+」开头的电话号码来联络本地客户。如有接到有关来电,客户应即挂断电话。
如客户对任何收到的讯息有怀疑,请勿提供个人或户口资料,并尽快致电本行客户服务热线 (852) 2818 0282 与本行核实。
如客户曾根据可疑讯息提供了个人或户口资料、密码或进行任何交易,请尽快致电本行客户服务热线 (852) 2818 0282 及立即向警方报案。
有关更多保安提示,请定时浏览本行网站。